2025年10月13日晚,河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沙龙第九期于七一路校区C3民商法教研室成功举行。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、助理研究员马强博士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“民法学习与论文写作”的主题讲座,本次沙龙由河北大学法学院校聘副教授王浩然主持,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讲师唐波涛、河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李炬枫、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汪绪文博士担任与谈人参与讨论,河北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佳教授对本次沙龙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肯定。
沙龙伊始,马强博士从论文类型切入,系统辨析了期刊论文、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的定位差异。他强调,期刊论文需“专精快”,以清晰问题意识为核心;硕士论文应平衡前沿性与体系性;博士论文则需立足基础理论,具备长期延展性。针对选题来源,他建议学子从导师交流、实务公众号、日常阅读与教学积累中发掘灵感,并强调“理论性、热度与实践价值”的平衡,避免盲目跟风或议题过大过小。此外,针对论文撰写,他提出必须要具备五大要素:清晰的问题意识、合理的框架、充分的论证、详实的文献以及精炼的语言。随后,马强博士对于民法的学习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,他认为要采取“分阶推进”的策略:前期广泛阅读打基础,中期针对性阅读建体系,后期通过反思实现突破。他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范围至文史哲领域,以跨界思维滋养法学素养。针对知识管理,他推荐以电子笔记整合多源资料,实现“以写代记、方便查阅”,并强调体系性书籍的基础作用,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学习效率。最后,马强博士特别呼吁学子保持“学术服务于生活”的健康心态,坚持每日阅读与长期积累,以深耕法律领域。他提醒学生避免被投稿结果左右情绪,“论文发不掉未必是质量问题,莫因外界反馈否定自身价值”,鼓励以从容姿态应对学术挑战。
与谈环节,唐波涛、李炬枫、汪绪文、王浩然四位老师结合自身实践与教学经验,围绕文献阅读、论文发表、外文运用等维度补充独到见解,并针对制定阶段性的研究计划、利用电子笔记构建知识体系、避免“完美主义陷阱”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。
此次沙龙内容详实、干货密集,为师生们提供了民法学习与论文写作的实用方法和前沿思路,拓宽了学术视野。马强博士及各位与谈人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的经验、严谨的治学态度,以及对学术问题的深入剖析,让在场及线上师生深受启发。它不仅帮助学子破解了论文选题、结构搭建、文献运用中的常见困惑,夯实了民法学习的方法根基,更为法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新路径,对推动河北地区法学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具有积极意义。
ICP备05000587号 版权所有 河北大学法学院
通讯地址: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2666号
邮编:071000